3月26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课程组在人文3502会议室召开专题备课会。会议由课程负责人陈婵主持,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会议。

会上,课程组徐鹏老师和邓星老师先后就第三章“社会主义改造理论”和第四章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”作专题讲解。徐鹏老师以“为什么、是什么、怎么样”为主线,系统讲解“为什么要向社会主义过渡”、“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”“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意义”三个关键问题,条理清晰、深入浅出。邓星老师则从“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”及“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”两个层面进行剖析,理论联系实际,展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价值。两位教师的讲解内容充实,教学环节完整,涵盖旧课复习、新课导入、课堂讲授、互动交流及课程总结等多个环节。授课内容结合马克思、恩格斯原著及相关经典文献,理论与实践并重,使教学内容更具思想深度和现实针对性。同时,课堂教学注重问题导向,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。

在研讨环节,课程组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、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展开交流。一是进一步深化《毛泽东选集》《毛泽东文集》《邓小平文选》等经典原著研读,夯实理论基础,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解。在实践教学环节,通过指导学生研读原著,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,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、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。二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,充分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、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式,增强学生的沉浸式体验,让理论学习更加生动直观,从而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。此次专题备课会不仅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,也为课程创新提供新思路。课程组教师将持续优化教学模式,不断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。



(拟稿: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婵





(拟稿: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