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急管理

一、专业概要: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了应急管理部,2019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增设应急管理专业,隶属于管理学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(专业代码120111T)。该专业以管理科学和安全科学为理论基础,针对突发事件的预防、准备、响应、恢复等环节,围绕应急决策与指挥、组织与协调、政策与监管、技术运用与资源保障等主题,聚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、应急数据与决策机制优化、应急资源调配与保障能力整合、经济社会系统安全韧性提升等方面形成的新时代朝阳学科专业。该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,包括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、安全生产监管、消防、公安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,以及矿山、建筑、施工、消防、机械与电气、化工等行业和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。

二、培养目标:该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,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优良的职业道德,能够运用管理科学和安全科学理论在应急管理领域进行科学评价、决策、改进、实施与控制,在国家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应急法律法规、政策制定与分析、应急指挥与决策、应急资源管理、应急救援等工作,具有创新意识、创新能力及领导潜质的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。我校该专业人才培养聚焦于“社区公共危机治理”与“智慧应急管理”两个特色方向。

1.社区公共危机治理。依托校级重点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的“社区管理”人才培养特色,开设应急社会学、应急心理学、社区管理、社区公共危机治理、管理沟通与舆情治理、危机公关与管理、应急社会工作实务、社会组织与应急管理、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等课程,培养学生掌握有效动员和整合社区内外资源,全面提升社区风险预警和治理能力。

2.智慧应急管理。依托应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与数字化公共治理实验室,开设智慧政务与应急管理、智慧应急资源管理、智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与应用、智慧应急救援与协调、大数据与应急决策、智慧应急技术与装备、大数据与应急管理案例分析、智慧应急演练设计与推演、浙江省智慧应急管理创新与实践等前沿课程,通过理论讲授、实践操作、模拟演练及案例分析等多元化教学方式,引导学生掌握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,为学生进行智慧应急管理领域的探索、创新与实践奠定坚实基础。

三、培养要求: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,接受新时代、新文科应急管理方法、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,具有跨学科知识底蕴的应急管理思维与能力,掌握互联网时代的应急管理理论、技术与方法,具有规划、协调、组织和决策的基本能力,能从事应急管理部门的基本工作。毕业生要求具有以下知识、能力和素质:

四、学位课程:管理学原理  公共管理学  灾害学  应急社会学  应急管理导论  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 应急法治概论  社会研究方法  

五、修业年限:学制四年,学习年限三至六年

六、毕业条件:最低毕业学分为162学分,其中必修课112学分、选修课50学分

七、授予学位:管理学学士